close
一直想寫這篇生活心得,托磨許久才大致孵出一點內文。
此篇仿造台灣製造,紐澤西加工我討厭的格式。
 
往往我籠統的說討厭什麼人的時候內心感觸極其複雜。說討厭台灣人、討厭移民,說穿了只是對擁有相同背景的人有較高的期望,當我不能理解他們的行為處世卻被歸類與之相同,油然而生的感覺就是討厭。
 

我討厭「做移民監」的說法。

每當聽看見留守媽媽*聲稱自己是為孩子在做移民監,我看她們的表情多半像是自貶裡夾雜著一種虛榮。
留守媽媽們為孩子孟母三遷的付出是偉大,但是假孩子之名說自己像在做監獄就令人不恥。光就遷徙到新的城市,了解當地的風土民情融入社群理應天經地義,自己不思長近、不肯適應,視每半年的海外滯留期如同監獄假釋,何來讓人同情。

 
我討厭不懂生活禮儀者。
 
萬國旗式曬衣法、居住環境髒亂、餐桌上剔牙、把超市購物車推回家、隨地吐痰、參加聚會不備禮、看到救護車後沒有警車就不停車...。很多人到國外還老愛用台灣那套,總以為在自己的產業上怎亂搞也不犯法,收到罰單/警告就雞貓耗子亂叫。殊不知在此除了自己爽外,還要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交通法規上,許多人以為美國人很傻,看到Stop Sign就算路上沒車沒警察也會停車,以為自己見警(警察)行事很聰明,實際是枉顧安全的行為。

 
我討厭不學所屬國家語言的移民。

「Speak Chinese, No English」聽到這種句子就煩。入境隨俗沒聽過? 到人家的土地憑什麼要人家適應你。
記得曾聽過一個美國人對電話轉接系統的笑話 (or抱怨?) ,內容大義為在自己國家打服務電話每次都要聽一堆系統的語言選擇: 英文按1、西班牙文按2、中文按3... 到最後懷疑自己國家到底有幾種語言。
 
在台灣也許某個政治人物、公家機關、服務業人員不會說族群方言會被幹譙歧視特定族群,然而以一個國家公民而言僅懂官方語言實際上是恰當且足夠的。對方願意提供外語援助那是值得感激。

 
我討厭人家要我觀照同胞。
 
我不是生來就三頭六臂樣樣精通,憑過來人經驗給予指點少繞遠路是樂意,但要代替對方打點學校住宿、張羅三餐我可不幹。管你捧我大腿或者人前裝可憐說我黑心肝通通拒絕。「大家都是台灣人」那又怎樣!  認識新環境是一回事,我一點也不想假日載人出遊;共同學習是不錯,我一點也不想讓你抄我作業;幫你拓展交際圈,我根本不想介紹我朋友給你認識。麻煩不要吸附在我身上。
 
 
我討厭動不懂就把歧視掛在嘴上,濫加打官司的人。
 
翻開華文報紙往往可以看到頗感性的標題,諸如反擊歧視、移民權益獲德伸張。新聞內文真真假假,我不否認裡頭有值得被批漏的歧視現象,或者喝采的人權進步,然而炒話題真出名的新聞事件也不在少數。
 
玩具反斗城新年寶寶為例,整件事極其荒唐,參加條件起初就明文規定父母必須具有合法身分,並非之後更改參加條件,既然遵循遊戲規則踢除條件不何者理所當然。

 
我討厭非法移民。非法同等不法,沒有正當性可言。
 
每次看到非法移民上街頭吶喊權益就不爽。在不合法的情況下強制滯留在別人的國家,享受國家資源卻不繳稅,這樣的人憑什麼大聲嚷嚷要求權益。再者合法移民都是經過漫長等待奔波才踏上新土地,非法移民若憑上街哭訴就能獲取同情換身分的話,移民局早該關了。實際上美國政府對非法移民以夠仁慈,學校接納所有孩童唸書無論有無身分。


我討厭自己人坑自己人。
 
聽聞過新移民被騙、耍、壓榨例子無數,加害對象多半是自己人(老移民)。初到新環境人生地不熟的人往往看到來自相同背景的同鄉便被感親切,看到別人熱情的幫助指教就一頭熱栽進去,殊不知人心隔肚皮需要有戒心。有的人看準新移民泰半是語言弱勢,語言文化不通的狀況下特別倚賴同鄉,進而在工作買賣簽訂契約上吃定新移民。
 

我討厭到商店「借」東西的行為。
 
美國商店沒有所謂「貨物既出,蓋不退換」,九成以上的商店均有持發票退款服務(細節視商店而定)。自詡為聰明者便利用此好意為去商店免費借貨物,諸如參加舞會前購買禮服鞋子,穿的時候不剪下標籤,事後再帶著發票前去退貨。租賃貨物視需要而定,陋習不勝枚舉,搞的有些商店逐漸更改貨物退換內容。真正感受到不便的反而是循規蹈矩買錯物品想退貨的消費者。
 

我討厭說中文夾雜英文字,或三不五時就英文口頭禪You know, You know.
 
我承認生活環境西化後會忘掉某些辭中文怎麼說,同時有些字說英文比中文來的易懂。除此之外我搞不懂為何中英文混講。我唯一可以忍受此狀態前提必須是對方精通中英文,不然就不必了。事實上,精通這兩種語言的人多半仍是講單一語言一話到底,反倒是中英文不輪轉的傢伙一句話要参幾個英文辭,聽起來中文沒說好英文又是一個腔,好不難受。
 
再者另一種進階版本,明明浸洋墨水沒幾年講中文時卻彷彿ABC鬼上身,突然ㄣㄥ發不清楚,ㄓㄗ不分。若說英文流利也罷,偏偏最溜的英文是那句「Yo, Man」附上嘻哈手勢。


我討厭裝窮假離婚詐領經濟醫療各項補助的騙子。

唸書申請補助時會聽到華人學生在談今年領多少錢,仔細打量便發現有人出入豪華車代步、吃穿錦衣玉食,不外出掙錢生活也優渥的很,卻申請最多補助。同理醫療照顧,身上穿金帶銀、皮包內動輒壓死人的數萬美金,去看醫生卻出示紅藍白醫療卡(好像是這稱呼),怎不叫人氣憤。在學校內更是可以看見些許家境一般的孩子,帶著父母申請的餐卷(政府對貧窮孩童的照顧)兌換午餐。整個上樑不正下樑歪。


我討厭西瓜偎大邊凡事撿好處。

美國生活好,住美國;健保便宜,回台灣。留學生、新移民負擔不起龐大醫療開銷無可厚非,可是那種定居國外二三十年都有下一代的家庭是怎麼一回事! 


我討厭在這邊過那邊的生活。

生活資訊與台灣同步到恍若置身台灣,對所在國家重大時事卻不聽不聞。一個台灣政治人物訪美就失心瘋的跑去華府駐外使館迎接/抗議,一到選舉便飛奔回台灣,如此熱情卻對居住城市所關心的政策/改革毫無興趣。


我討厭回祖國耀武揚威,持外國護照就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幾個朋友跟我回台灣時都有相似經驗,站在街頭聽看到一些人用英文說台灣多爛怎樣的,自顧自說的很爽以為旁人聽不懂。與人對話一副鄙昵樣,好似人家跟他說話是高攀,應該感激涕零。動不動就把我是哪國人掛在嘴邊,深怕人家沒注意到他的身分特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ufoedward 的頭像
    ufoedward

    (仮) 漂著

    ufoedwar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